尽管睾酮口服后能够被很好吸收,但是会在首次经过肝脏时被快速代谢,使吸收总量98%的睾酮失活。因此,通过口服给予睾酮结晶并不能提高血浆睾酮水平,也不能维持生理水平的睾酮浓度,这类制剂也就不适合用于口服给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多种方法曾经被研究和尝试过,包括注射和经皮制剂,以及高端的口服给药系统,用以规避通过肝脏的首过代谢。
早期的口服给药制剂
早期,人们通过利用甲睾酮和氟氢甲睾酮来研发合适的口服制剂,这两种物质的药代动力学特性都比较理想,但不幸的是,在活体内的代谢产物会导致肝脏毒性风险的明显增加。最终,人们放弃了对甲睾酮和氟氢甲睾酮的尝试。甲二氢睾酮,一种由双氢睾酮衍生出的口服制剂,同样具有理想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却仅能显示出双氢睾酮介导的活性,而不能显示出睾酮介导的活性,因此也被人们放弃。因此,甲二氢睾酮并不能刺激性欲和性激动,不能增加骨矿物质密度,也几乎对LH和FSH的分泌没有任何影响(换句话说,甲二氢睾酮并不能发挥完整的雄激素效应)。
肌肉及皮下注射给药
克服了睾酮结晶口服给药问题的途径包括睾酮酯肌肉注射制剂(100‐250mg每2‐3周),能够在给药后数天内提供较高的,甚至是超过生理水平的血浆睾酮水平,之后则逐渐下降。结果,患者在接受注射的最初几天可能会出现超生理水平血浆睾酮导致的种种副作用,例如情绪紊乱,以及血脂的不良改变。而且,在给药间隔期末段,血浆睾酮水平往往会降至生理范围以下,从而导致性腺机能减退症状的复发。
睾酮还能够通过皮下缓释剂型来成功给药,效果能够持续4‐5个月。然而,这类剂型的植入需要通过手术操作,并且只在少数几个国家内能够实施。
经皮给药
经皮睾酮贴剂也是有效提高睾酮生理水平的途径之一,但是大约有60%的患者会因为皮肤刺激或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在湿热气候下尤其容易发生)等中断用药。经皮睾酮贴剂其他问题还有,由于贴剂较大,因此是可见的,影响外观,因此不受患者欢迎。而且,与皮肤的黏贴往往不够牢靠,贴剂脱落时有发生,进一步增加了肝脏毒性(hepatotoxicity):指药物对肝脏的损伤性,这类药物在肝脏有损伤的情况下尽量慎用或禁用。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的贴剂,身体贴剂以及必须贴附在剔除毛发后清洁阴囊皮肤上的贴剂。后来,又出现了经皮给药的膏剂,能够通过涂抹在皮肤上给药。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各种睾酮组和给药途径有着各自的利弊,临床医生需要权衡疗效和患者接受程度来进行选择,而上述各种方法的种种弊端都随着安特尔的出现被克服了。安特尔的成分是溶解在蓖麻油中的十一酸睾酮(TU),以透明软胶囊封装。如果在餐时服用,十一酸睾酮分子会因为乳糜微粒的作用顺利逃过肝脏的首过代谢,并通过肠道淋巴系统进入外周血液循环(图1)。这一过程在大鼠和人类当中都得到了验证。
图1安特尔给药途径
而且,十一酸睾酮是天然睾酮的酯化物,吸收后,会在酯酶的作用下代谢成为睾酮。因此,与甲睾酮或氟氢甲睾酮不同,十一酸睾酮并不存在肝脏毒性。与注射制剂相比,口服十一酸睾酮的优势还在于,如果需要,可以随时终止治疗。与注射制剂和经皮给药制剂相比,多数男性更为倾向于口服制剂,安特尔从患者依从性和用药便利性角度来说也是最理想的选择。早在90年代初期起,在全世界范围内,尽管新的经皮给药制剂层出不穷,口服十一酸睾酮制剂始终维持着重要的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