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的大乘佛教的创始人是谁?

请教一下大乘佛教的创始人是谁吗?他是怎么形成的?
2025-05-09 22:51:2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根据印度佛教史记载,大乘佛教没有创始人,而是由在家人所兴起的运动。

大乘佛教的兴起
受印度教的剌激,与印度教形成相对应。佛教在公元前二世纪开始掀起了新的动态。部派佛教以出家者为中心,此从阿毘达磨的研究,并渐趋向于专门化。其后,针对此点,新的运动是以在家信徒为中心而兴起新运动。
瞿昙佛陀入灭之际,荼毘的仪式委让给在家信徒之手,根据信徒要求,佛舍利被分在八处,据初期经典所述,由各处立佛塔以供奉之。管理佛塔的事是在家信徒的任务,不久以佛塔为中心的信徒成为集团。相对于出家众之遵守佛陀遗训(以佛的教法为根本)而护持教团;守护佛塔者,则以遵守教法内容,不如以憧憬释尊人格为信仰的依止处。如此憧憬与赞仰逐渐使佛陀超人化、神格化。此倾向,在大众部系统的教理可看出来,但是其背后可能有在家信徒的鼓舞。
此种信仰的佛教,与印度教的巴克提崇拜类似,不仅是特殊的出家者,即使不能出家的大众也同样得拯救为目的宗教。这种拯救依据的就是佛陀的慈悲精神,从而产生了代替佛陀而实践慈悲的理想化的人形象,即名为菩萨。菩萨原意为「求正觉者」,是对成道以前的佛陀的称呼。在本生经中,进一步的使用佛陀前生(本身)的称呼;并认为菩萨为众生行布施等善行,功德累积,结果修证成佛陀。本生经是为了教化民众而创造的故事集,而赞佛为基本论调。基于慈悲的布施,是「六波罗蜜」,以此可以不断产生新的菩萨,所谓救济众生无非是实现发心之际所立的誓愿(本誓),所谓慈悲行,即将得正觉之果德转给众生(回向)。
这种新运动思想,为表现其独特,编纂出新的经典,自称其道为大乘,而把以往的佛教则贬称为小乘。相对于利他为主的菩萨道,而以小乘为耽于自利的声闻道。基于此一名称,新的运动称为大乘佛教。

回答2:

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创始人都是释迦牟尼佛。

佛的很大大乘经典,都是对堪受大乘佛法的上根器的人所说,根器不足的人,都没听过大乘佛法,才导致小乘人认为大乘佛法非佛说。

也因为这个原因,大乘佛法曾经一度式微,龙树菩萨则在这个形式下,将大乘佛法发扬光大,重新让大乘佛法兴盛。

回答3:

佛教、佛学,大乘、小乘,所有有分别的念头,都不是佛创始的初衷。
佛教,是佛创始的,佛学,也是佛创始的,佛是一个总的源头,最真、最高、最大的东西,都在源头那里。等而下之,后人的种种分化、分支流派,只要是有分别的,都是不符合佛的原意的。本来,并没有教与学的差别,没有大、小乘的差别,没有上座部、大众部的差别,……佛的教化,本来只有一个用意,那就是让众生都像他那样觉悟宇宙的真理,彻底地觉悟人生的意义,也就是——成佛。所以,我们需要的不是佛教,不是佛学,我们需要的是学佛。(因为,佛教,更多的是仪轨性、程式性,让人觉得更多的是和庙相关,佛学,更多的是研究性、知识性,更多的是和研究机构,院、校相关。)佛教的仪式、佛学的研究,并不一定就是真的学佛。学佛,应该从心学起,从自己的心到佛的心,从佛的心到自己的心。佛的心在哪里?现在,更多的应该是在经里。经,是佛的语录,论,是后人的阐发。以自己的心感悟佛的心,缘份到时,一定会有收获。

回答4:

佛教本无创造者,然约我们这个世界这一时而言,大乘佛教由释迦牟尼佛所宣说,至龙树菩萨时期发扬光大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对佛教有兴趣,可看末学个人简介中我推荐的佛教资料。

回答5:

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创始人都是释迦牟尼佛。龙树菩萨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