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缓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这个专业法律名词,那么什么是缓刑?判缓刑后什么时候能放人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了解下关于缓刑的相关法律规定。所谓缓刑,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刑罚种类。它适用的对象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及拘役的被告人。对于上述被告人如果同时满足犯罪情节轻微、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这四个条件是可以宣告缓刑的。那么判缓刑后,什么时候能放人呢?这就涉及到缓刑考验期的规定了。宣告缓刑时通常都会明确缓刑考验期。那么什么是缓刑考验期呢?实际上它只是个法律规定的期间,是不可变的法定期间。《刑法》明确规定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而缓刑不能离开原判刑罚独立存在,因此缓刑结束时间即为考验期结束时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三条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罚金与缓刑无关,罚金是指强制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罚金作为一种财产刑,是以剥夺犯罪人金钱为内容的,这是罚金与其他刑罚方法显著区别之所在。
一般来说,一审宣判缓刑,应自判决确定之日起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或释放。
判缓刑交了罚金,一般十天之内放人。
如果宣告了缓刑,在上诉期到期后不上诉,人就可以出来。刑事案件的上诉期为接到判决之日起十日。即可交纳不了罚金,看守所也必须先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