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es手术的Miles手术 - 研究进展

2025-05-09 18:52:0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保肛手术
与Miles手术比较,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更重要的是避免了永久性人造肛门给患者带来的精神及肉体上的双重痛苦,且避免人工肛门的许多并发症, 提高生存质量。保肛术包括局部切除术、直肠癌拖出吻合术、各种拉出式直肠切除术、会阴部造瘘术等。如果肿瘤基底距肛门6 cm,可行超低位双吻合技术保肛术;肿瘤基底距肛门5 cm,可予改良Bacon术(结肠经肛门拉出术)、Parks术(结肠肛管吻合术)等;不管何种术式,必须保证近切缘(OW)、远切缘(AW)、外科切缘(EW)无癌细胞残留;保留肛门完整结构的内外括约肌,齿线上1 cm黏膜及支配他们的血管和神经。但是如果不切实际的一味追求保肛,则会导致患者术后肛门坠胀感明显、大便失禁、排便困难、疼痛剧烈等并发症,不仅没有提高生活质量,反而让患者痛不欲生、生不如死。目前,下段直肠癌保肛一直是国内外争论的焦点。目前认为认为保肛治疗适应证应根据癌肿病期、大小、浸润深度、病理类型、距齿线距离等情况决定:①肿瘤距齿状线不少于2 cm;直径<3 cm,或小于肠周径的1/2,可被推动,癌周组织无浸润;②中、高分化癌;③术中病理排除癌细胞残留;④已有远处转移,预期生存期较短的病人,如具备保肛的局部条件且肿瘤已引起梗阻必须手术时;⑤高、中分化腺癌大于肠周径的1/2但≤3/4周,且距齿状线4 cm以上;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未浸透深肌层,环周度≤1/2周且距齿状线6 cm以上;⑥近肛管部, 但患者坚决拒绝Miles手术者。总之,保肛手术应该把肿瘤的根治放在第一位,在不降低根治原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保肛机率,同时保留的肛门具有完整的感觉、控制功能;严格掌握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适应证是预防并发症和减少复发的关键。
直肠癌的全系膜切除
直肠在胚胎期有其系膜,发育完成后系膜成为直肠周围脂肪组织,它们借疏松筋膜与周围器官相隔,直肠癌的大部分局部浸润局限于此脂肪组织内,由盆筋膜脏层包绕直肠后方及侧方的的血管、淋巴、脂肪组织,称为直肠系膜,在明视下将直肠“系膜”和直肠一并锐性分离,这就是所谓的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icision,TME)。由于直肠癌在还没有区域或局部淋巴转移的情况下,直肠系膜中已存在癌细胞巢或癌结节;而这种系膜中的癌细胞播撒,不论是腹会阴切除术、保肛手术或扩大根治术,癌细胞都会遗留或种在手术野中,所以以往的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居高不下。而TME切除了存在于人直肠系膜中的肿瘤结节,这种结节可以存在于肿瘤上、下5 cm范围,超过肿瘤向上下沿肠管侵犯的距离;切除保持完整的直肠系膜,避免撕裂包绕直肠的盆筋膜脏层,减少肿瘤的术中播散,保证了根治手术的质量,使局部复发率下降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有报告称采用TME后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可降到5%左右。另外TME操作不但保证了手术的根治性,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更使手术时自主神经的显露十分清晰,为进一步改善术后膀胱生殖功能提供了解剖学基础、创造了条件,从而使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包括排便控制功能和泌尿生殖功能两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TME的手术操作不但降低了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率,由于在正常解剖层次中操作,手术的创伤减小了,手术变得容易,手术时间缩短,术后恢复更快,实际上体现了微创的概念,这正是TME的重大意义之所在。
腹腔镜技术
1991年腹腔镜被应用于大肠外科,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主要适用于尚局限于肠壁、无周围组织、脏器侵犯的直肠上段癌;对已明确病变已无法切除的晚期大肠癌也可以通过腹腔镜进行结肠造口以解除梗阻。因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被认为能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疼痛及有利于肠功能的恢复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同时由于存在肿瘤切除的彻底性、转移、复发等问题,尚存在较多争议。肿瘤根治手术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来完成,无疑是一个新理念,而微创的最终目标同样着眼于提高疗效,包括延长寿命和改善生活质量。微创外科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腹腔镜技术在大肠癌外科中虽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成果,但其广泛应用尚需大宗长期临床随访资料的支持。
经肛门内镜下局部切除(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
TEM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直肠癌局部切除新方法,是经过肛门镜,采用与手术腹腔镜类似的方法将直肠局部的肿瘤作局部的扩大切除。通过这种技术手术者可以完成直肠壁的全层切除,其手术适应证是T1N0M0的患者。由于对手术技术和设备要求高,价格昂贵,在我国还很少开展此类手术。
直肠癌手术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TME被广泛采用。Miles术长期被当作直肠癌外科治疗的“金标准”, 考虑其破坏性及对排尿和性功能的影响,将其当作“金标准”是不恰当的 。如今TME日益成为直肠癌外科治疗新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