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黄瓜王国—太谷牛许村

2022-10-07 20:43:22 1905

摘要:走进古城 关注太谷 牛许村位于晋中市太谷区任村乡的东北部,与榆次毗邻,村名虽然叫牛许,但村里既没有牛姓也没有许姓,倒是赵姓与李姓为多,另外还有杨姓、韩姓,杨姓是上世纪东峪村被部队征用后,搬迁到牛许村的。据村里老人说,以前村里是有牛姓和许姓的...

走进古城 关注太谷

牛许村位于晋中市太谷区任村乡的东北部,与榆次毗邻,村名虽然叫牛许,但村里既没有牛姓也没有许姓,倒是赵姓与李姓为多,另外还有杨姓、韩姓,杨姓是上世纪东峪村被部队征用后,搬迁到牛许村的。据村里老人说,以前村里是有牛姓和许姓的,后来因与赵姓、李姓有了矛盾,才离开牛许。村中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最先来了马孟李,后来来了赵家一群鬼,就把马孟李吓得跳了井。赵家在牛许村可谓枝繁叶茂,其中就有一支又搬迁到了清徐,并以赵家堡为村名,清徐赵家堡以生产水暖管件闻名三晋。

牛许村擅长经商,以前就是四邻八乡的富裕村落,民国以前,牛许村是建有堡墙的,只有南北有堡门可以进出,夜晚堡门关闭,村里显得非常的安全。

民国中后期,由于吃大烟在村里盛行开了,卖房卖地卖妻儿的大有人在,牛许村渐渐败落了下来。在牛许村外,有一条季节性河流叫圪塔河,流到牛许时,河坝已经很高了,1944年,一场水灾不期而至,暴涨的圪塔河冲垮了河堤,从堡门涌进村里,河水有齐腰深,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财产损失不小,有部分房屋坍塌了。从那时起,村里就有了离开地势低洼处的想法。

现在的牛许村,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学大寨时才新建成的。它处在地势较高的旧村的北面,随着新牛许村的建成,旧村以及旧村原有的建筑庙宇也随之被废弃了,据民国资料显示,牛许村的庙宇建筑还是不少的,曾拥有老爷庙、奶奶庙、河神庙、财神庙、文昌庙、二郎庙以及大寺金阁寺等庙宇。现在牛许村的旧址已被复垦为了耕地,建起了蔬菜大棚。

在牛许村的庙宇里,二郎庙显得比较特殊,在太谷建有的二郎庙大约只有四座,基本都处在任村乡,或许因为那时任村乡一带,狼患很严重吧。以致在任村乡、小白乡一带一直有“二月二,熰(ǒu)麻狐”的风俗。

据牛许村的老支书赵拴扣回忆,“二月二,熰麻狐”是当年孩子们参与度最高的节日。在“二月二龙抬头”的这一天,小孩子们早早起来,三人一伙,五人一群,招朋呼友地来到田野里,用瓦片支起火,各自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面狼,然后用筷子插在这新蒸的面狼上,接着把这面狼架在火口上烤,反复转调着,上火色,直到把面狼的前后左右都烤成外焦里嫩,焦里透黄透红的模样。在进行烘烤时,孩子们的嘴里还要不停的磨念歌谣:

“二月二,熰麻狐,麻狐来我不怕,我给麻狐烧干粮,麻狐一口我一口,我是麻狐的老舅舅……”。

麻狐不是别的,就是狼,太谷人以前都这么称呼,熰麻狐习俗的起源,或许与春节放鞭炮相类似。古时住在山区丘陵的人们为了驱逐狼等野兽而又不被野兽所伤害,大家便想出各种办法来吓跑野兽,其中就有用面捏成狼的模样,用柴火来烤,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伴着人们的阵阵喊声来吓跑野兽的方法。这种形式具有巫术的成分在里面。

烘烤好的面狼散发着浓浓的面香,小孩子们便一边吃着干巴脆的面狼,一边蹦蹦跳跳地往家赶。

有人认为,“二月二”这一天让孩子们烤面狼吃,是一种祈福和壮胆,让孩子们从小就有保卫自己,和邪恶搏斗的勇气,亦或是一种吉祥的祝愿。

老支书赵拴扣回忆说,在牛许村的风俗里,另一个孩子们参与度高的是填仓节。填仓节据说是仓王爷的生日,是中国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传统节日。“填仓节”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太谷民间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正月二十五是正日子,中午会吃火烧庆贺,而正月二十的小天仓节,则是孩子们的节日,到了那天,孩子们先在屋里贯上一炷香,然后跑到院里高声呐喊歌谣:“填仓爷爷填仓来,糜子谷儿拖到我家来,黑豆喂了牛,麻子榨了油,好面捏馍馍,豆面擀尖尖,黑妮子白小子,拖到我家吃好的”。这是孩子们最风光愉悦的时刻。

建国后,随着破除迷信,破四旧的到来,许多传统的节日仪式被人遗忘了。

虽然传统节日的部分仪式被摒弃了,但牛许村却迎来了它的一个高光时刻,随着牛许村加大农村水利建设,打出水井,把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又开始使用化学肥料,再加上选用良种、深耕细作,使牛许村的粮食产量达到人产二千斤,户产一万斤的水平,引起全省轰动,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亲自到牛许村视察,牛许村成为与汾阳贾家庄齐名的农业典型。老支书赵拴扣1963年就出席了在省城召开的劳模会。

改革开放以后,牛许村又成为敢吃螃蟹的人。联产承包制初起,山东寿光有技术员到牛许推广蔬菜大棚的栽培技术,牛许人看到了商机,他们果断聘请山东的技术员做技术指导,开始了大棚种植,占得了市场先机。之后,牛许人又亲自到山东寿光继续学习更先进的种植技术,在大棚蔬菜种植中,他们选取了产量高、收获时间长的黄瓜作为主打产品。

牛许村大棚黄瓜的种植经历了基础从夯土墙到砖砌墙,顶柱从木头杆、水泥杆到全钢结构,棚高从1.8米升到6米,种植面积从三分扩大到两亩的诸多进步,村民种地的交通工具也从手扶拖拉机到三轮车,到现在80%的农户都拥有小轿车。牛许村大棚黄瓜的种植也使村民由过去依靠果树、玉米的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变为现在家家户户通过种黄瓜,呈现出了腰杆硬、说话硬、花钱硬,还出了很多与黄瓜有关的能人,连牛许村的未婚小伙子都成了周围婚姻市场的抢手货的红火局面。

村支部书记赵利明是现在牛许村的“领头雁”,他就经历了牛许村大棚黄瓜种植由小变大的发展过程。

赵利明家是当时村里最早种植大棚的16户村民家之一,那时候的棚只有三分地大,人工夯土墙,棚高1.8米,尽管劳动繁重、销售艰辛,但带给牛许村民的是实实在在可观的收入,这极大地刺激调动起村民的发展积极性。没有几年,村里相继建成了70多个大棚,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村。

牛许人脑光灵泛,有经商的头脑。当大家都专注种植大棚时,就有牛许人打起了大棚上盖来的草帘和棉被帘的主意,果然不出所料,卖草帘。棉被既增加了收入,又方便了村民。而另一部分人则当起了蔬菜经纪人。

赵利明就是因为蔬菜大棚的劳动强度大,他的父母无法分身去销售,他开始走上了贩菜的道路。每天凌晨三点多出门,他就骑着自行车,带着两筐刚刚摘下的黄瓜,赶往榆次的批发市场,风雨无阻。因为黄瓜的品质好,到市场上很快就销售一空,赵利明又开始收其他农户的菜,交易量逐步上升,,赵利明成为牛许村里当年最早的一批蔬菜经纪人。

作为蔬菜经纪人的赵利明,知道种菜农民最大的损失就是与市场脱节,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虽然在市场上牛许村的黄瓜比其他地方的黄瓜要卖得快、价格高,但比起真正的市场交易价还差很大一截。种大棚的农民很辛苦,大棚需要精心打理,从栽苗进棚的那天起就开始了循环往复的劳作,起放棉被、浇水通风、防虫抗病、温湿度调节等,从早到晚、从种到收没有一天喘息的时间,这样的情况下,村民没有时间进行销售,不得不让利于各个菜贩以解决销售问题。这样相当一部分利润被中间商赚取了,2014年,赵利明当选为支部书记后,把自己家的大棚交给妻子,全身心投入到村里的发展上。他和村委主任积极奔走,想方设法帮助村民疏通销售渠道,以合作社的方式把村民的菜卖到真正的市场上,同时依靠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为牛许村的黄瓜进行品牌注册,让村民获益更多。

牛许村规模种植黄瓜近30年,无论从地茬上还是技术上,都经过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形成了标准化的种植体系。牛许村的黄瓜个头匀溜,不大不小,瓜柄短,水分足,口感好,到了菜市场批发价比同样的黄瓜贵0.2至0.3元,不要小看这几毛钱,一个种植季下来,全村就能增加收入600多万元。

牛许村的黄瓜“好”,还真不是牛许人自己吹。黄瓜富了牛许村,黄瓜也“牛”了牛许人。现在,牛许村的种植户基本都是黄瓜专家,很多人农闲的时候会出去搞技术指导,有的人还被企业高薪聘请,牛许村的黄瓜已经成为一个无形的品牌,牛许村成了黄瓜的王国。

牛许村现在只有二百多户农户,却建起了温室大棚260多座。随着黄瓜、西红柿种植年代太久,原有大棚种植黄瓜和西红柿的质量和效益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牛许人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他们开始了错季水果的种植。每年春节期间草莓上市,4月份油桃上市,6月份葡萄又开始上市,他们靠着大棚水果“早上市”、“高价格”的特点,来抢占市场先机,牛许的农民增收又蹚出了一条新路。

或许有一天,牛许“黄瓜王国”的称呼会让位于“水果王国”的称赞吧!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